这个领域,专业服务将从爱力智控开始

Aili Group, will be the leader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in this field.

一种应用气-液增压泵的高压试验系统设计
来源:杭州爱力华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0-09-14 | 2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作者简介:周涛(1989-),男,四川广安人,学士,主要从事液压系统技术方面的工作,工作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808004)
摘 要:该文针对液压元件超高压化发展的趋势,设计并研究了应用气-液增压泵的高压试验系统。高压试验系统设计闭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压试验输出压力及压力升率的精确控制。同时,该系统采用低压气体作为驱动动力源,易于控制,且安全性和可靠性高。高压试验过程完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可以满足被试件的各类压力试验和爆破试验要求。
关键词:高压试验系统;气-液增压泵;设计;压力试验


0 引言


液压传动系统因其功率重量比大、输出力(力矩)大、易于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船舶、工程机械、冶金等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日新月异,也推动着液压元件朝高压、小体积、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液压元件作为液压系统的核心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得液压元件者得液压市场。因而,各液压元件制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高压液压元件的研发及生产。为保证液压元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液压元件及附件等必须完成耐压试验、爆破试验等相关试验,液压元件的高压化发展趋势也对试验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气-液增压泵的高压试验系统,可用于高压液压元件的压力类试验。


1 高压试验系统设计


高压试验系统主要由驱动气源控制系统、增压系统、电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高压试验系统增压系统利用低压气体作用于增压缸大腔端面以实现小腔的高压液压油输出,增压缸大小腔有效作用面积比(即增压比)决定了系统最大输出压力。气-液增压泵本质为往复循环的活塞式增压缸,其高低压侧分别采用气体和液压油作为介质,整个系统只有执行端为高压,驱动与控制部分为低压。因此,通过精确控制低压部分就可实现高压输出端压力的精确控制。同时,系统可减少高压元器件的使用,成本也可大大降低。高压试验系统液压原理如图1所示。

1.1  驱动气源控制系统

驱动气源控制系统主要作用是为增压系统提供驱动动力源和控制源,其工作原理为:气源1经过精过滤器2过滤后分两条支路对增压系统进行驱动(实线)和控制(虚线),气源系统的压力由安全阀3限定。驱动支路气体通过比例减压阀4进入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进而控制气-液增压泵7的往复运动,电接点气压压力表5用于监测气体压力;控制支路气体通过减压阀8进入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0,进而控制常闭式气控高压截止阀13的通断,实现试验系统的保压与泄压。调速阀11用于调节高压截止阀的开启速度,压力表9用于显示高压截止阀的开启压力。

1.2  增压系统

增压系统输出高压液压油用于被试件的压力试验。其工作过程如下:启动气源后,气-液增压泵7活塞左移通过吸油过滤器17、吸油球阀15和高压单向阀14从油箱19中吸取油液至小腔。然后,电磁铁YA1通电,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换向,活塞右移将小腔内油液输出至被试件,如此反复,气-液增压泵缓慢增压直至预设压力。压力传感器12用于监测被试件的实时压力,并将压力信号反馈至电控系统。增压系统通过比例减压阀4与压力传感器12形成闭环控制,通过调节比例减压阀的阀口开度即可控制驱动气体压力和流量,实现输出压力的精确控制和压力升率的自动控制。理论上,气-液增压泵输出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K为压力升率(MPa/s),K值反映了输出压力的增长速度。

试验系统输出压力可在0~pmax之间无级调节,并在任意一段时间内进行保压试验,且任意时间段内的压力升率可控,可以满足不同被试件的各类型的压力试验和爆破试验要求。

1.3  电控系统

高压试验系统电控系统主要操作与监控由上位机智能操作终端完成,控制系统采用NI公司提供的控制软件。

1) 电控系统功能

(1) 系统自检功能:通过电接点气压压力表检测气源是否正常工作,气源压力工作异常,系统立即报警并停机;

(2) 超限保护功能:对被试件压力ps进行实时监控,控制系统自动判断其与预设值偏差,超过预设值允许偏差值,系统立即报警并停机;

(3) 紧急安全卸压功能:通过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控制高压截止阀的开闭,实现紧急卸压;

(4) 紧急急停功能:当出现故障时,系统应能立即报警、停机,并指示出故障类型和位置,给出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每次故障的情况上传至上位机进行保存,便于查询。

2) 软件功能

(1) 设置界面

据上述输出压力-时间曲线图所示,高压试验系统试验过程从开始到结束,输出压力与时间形成了完整的、一一对应的二维表格,即可描述为坐标0点(0,0)、A点(10,5),B点(15,5),以此类推。设置系统参数时,只需要根据实际试验需求,将这些点坐标填入压力-时间设置界面即可,软件设置界面如图3所示。


(2) 算法描述

大黑点是原始数据(期望值),小黑点是插值数据(线性插值),作用是点与点形成的直线更平整,减小控制误差,保证压力升率可控,黑色竖线是输出数据,该数据输入到PID闭环的设定端口,算法描述示意图如图4所示。

根据算法,模拟压力闭环曲线如图5所示。其中,浅色曲线为设定曲线(设定值),深色曲线为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曲线(实际值)。

3) 试验步骤

(1) 设置压力工作范围、加载时间参数;

(2) 根据不同被试件的具体要求,按输出压力-时间曲线图,设置压力-时间关系表格,程序自动计算出以时间为变化量的函数方程f(p);

(3) 启动气源,运行程序,高压试验系统自动运行;

(4) 保压;

(5) 卸压,完成试验。


2 功能特点


(1) 采用低压气体驱动,安全可靠,易于精确控制,适用于防爆工况;

(2) 驱动系统比例减压阀与被试件压力传感器闭环控制,实现输出压力的精确控制和压力升率的自动控制;

(3) 试验过程程序自动化,可满足不同试验件的压力试验要求;

(4) 系统可实现无级调节;

(5) 体积小,结构紧凑,使用维护方便。


3 结论


本文结合液压元件高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应用气-液增压泵的高压试验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其功能原理。根据试验需求,试验系统输出压力可达500 MPa以上。本高压试验系统试验过程完全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控制精度高,可满足高压液压元件的各类型压力试验、爆破试验要求。




参考文献

[1] 雷天觉,杨尔庄,李寿刚.新编液压工程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培元,朱福元.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王福山.我国高压液压元件发展现状与试验平台建设[J].工程机械,2012,(10).

[4] 谢超,刘银.高压液压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J].流体传动与控制,2007,(06).

[5] 黄萍.高压液压阀耐压试验台制作及调试[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1,(04).

[6] 孙毅刚,许耀铭,李庆春.液压元件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2,(05).

该文刊登于我刊2020年第8期


 
扫描关注爱力领富科技股份官方微信公众号


0 引言

液压系统具有质量功率比小,可实现无级回转及直线输出,对执行机构具有缓冲吸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船舶的各种设备上。比如推进器的转向和抬升系统,锚绞车系统,吊机系统,救生艇升降系统以及船舶中的特种设备多数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并根据各自的工况进行计算、设计及元件选型,最终配备独立的开式或闭式液压系统动力单元。独立的液压单元操作、维护简单,各系统之间互不干扰。但在铺管工程船舶中要完成管道或电缆在海底精确铺设和回收,需要导管器,矫直器,张紧器,悬挂系统,管端处理等十几个液压子系统配合作业。如果每个子系统配备一个独立的液压站,无论是设备重量还是成本都有所增加,且有些铺管子系统结构紧凑,安装空间有限,从这些方面来考虑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采用了单个液压动力站集中供液压源给多个子系统的方案。为减少液压元件的选型,节约成本,在设计各个子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时尽量保持统一。但往往有少数执行机构的压力要求较高,无法实现一致,只能对系统进行增压方法来满足各个子系统的压力需求。本文分析了以下三种方案的优缺点:①提高液压站输出压力,即根据最高压力要求的子系统作为液压站的额定压力来设计;②利用液压缸的面积比来给系统增压;③采用同轴马达进行增压;得出同轴马达增压方案在本项目应用过程中更合理。


1 液压站整体压力增加


在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执行机构的速度决定流量,载荷决定压力。如图1所示,多个子系统共用一个液压单元,其中n个子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等级相近,第n+1个子系统需求的额定工作压力高于其他子系统,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考虑液压系统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的影响,还需要保证不同工况下,高压柱塞泵的输出能够满足各子系统的流量之和以及最大工作压力来设计液压站的装机功率N

图1  多个子系统共用液压源框图

从以上方程式可知,最大设计压力pm与液压站的装机功率N,管系最小允许壁厚t,液压管的强度S成正比。为了满足某个子系统的压力,提高液压站的压力输出,不仅要提高液压站的装机功率,也会因为整个系统管系压力等级的提高,导致液压管的强度和壁厚要求增大。从而整个系统的重量和成本都有所增加。为了适应其他子系统的工作压力要求,保护液压元件,在子系统的P口处应当设计有相应的减压阀。因为多个机构并行工作时,每个机构瞬时工作压力也有比较大的差别,为了减小这种差别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子系统流量控制还需增加压力补偿阀。


2 增压缸设计方案


为了降低系统成本和重量,提出增压缸方案,增压缸可以就近安装在所需的执行机构或子系统前,这样超高压管系壁厚只考虑增压之后的部分,不影响其他系统管系规格的计算选型。增压缸的原理是利用液压缸活塞及活塞杆的面积差动来增加系统压力。如图2设计的增压系统,无需其他电控单元参与实现自动循环增压,减少电气元件所造成的故障率。当液压马达6负载较小时,系统压力直接通过液控单向阀2,经过平衡阀5直接驱动马达连续旋转,同时在工作压力的驱动下增压缸3活塞保持在左侧。

图2  油缸增压原理图马达负载方程式为:

当马达负载所需的压力大于HPU输出额定压力时,由于增压缸活塞处于左侧,此时pH与液控换向阀1的先导控制油Y相连,液控换向阀在弹簧和先导压力油Y共同作用下进行换向,系统压力油进入增压缸的低压侧pLpL端活塞面积A1大于pH端活塞面积A2,活塞杆向右运动给执行机构增压,活塞杆运动力平衡式为:

当先导油口Y与活塞中部连通时,先导油Y经过单向阀4回油,液控换向阀在先导油X的作用下换向,增压缸活塞杆向左运动回到左侧,完成一次增压循环。由此可见,活塞在向左复位过程准备下一个增压循环时,无法连续提供执行机构高压动力源,会造成马达的频繁刹车及波动现象,为解决此问题,往往采用多缸交错增压给系统供油,但这样增加了系统成本和安装空间。同时增压缸活塞换向的噪声较大,因此,增压缸一般设计在小流量非连续性系统上。


3 同轴马达增压方案


3.1  液压原理分析在大流量连续性运行增压系统中,利用同轴马达设计方案,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的不足。液压原理如图3所示,用联轴器把两个马达的驱动轴连接在一起使得两个马达有相同的转速,在同轴马达进口前采用了压力补偿阀和节流阀进行流量调节,用这种阀前补偿的方式能够更好的确保进入同轴马达的流量不随着负载变化而变化,也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增压控制流量。通常情况,执行机构在轻载时,速度较大,如果所有流量都经过同轴马达来提供,那么马达的排量选型也相应的增大,造成一定的浪费,所以在系统中并联一路液控单向阀3来提供流量,理论上流量分配为:

(1) 当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压力小于先导溢流阀6所设定的压力时,执行机构所获得的流量为经过节流阀2与液压单向阀3之和;

(2) 当执行机构所需的压力大于先导溢流阀6设定压力,小于HPU输出压力时,驱动马达5经过先导溢流阀回油,执行机构所获得的流量为经过增压马达4与液控单向阀3之和;

(3) 当执行机构所需的压力大于HPU输出的压力时,由于驱动马达5进出口形成较大的压差,从而输出驱动扭矩给增压马达4,使得马达4具有增压泵的功能,输出压力大于输入压力。执行机构所获得的流量为经过增压马达4的流量。同轴两个马达的排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增压工况进行配比。图3  同轴马达增压原理图

3.2  增压参数计算设计

同轴马达的转速n计算式为:

本项目同轴马达采用力士乐A2FM系统斜轴柱塞马达,值得注意的是,从力士乐样本得知,当液压油流向从马达A口到B口时,马达顺时针旋转,反之逆时针旋转,同轴马达面对面安装,为了使得两个马达相对联轴器输出的扭矩方向一致,如图4所示增压马达4的A口应连接到驱动马达5的B口,否则不但没有增压的效果,甚至可能造成液压系统吸空的风险。

图4  同轴马达管路连接图把下表参数代入式(8)~式(10)中,理论计算得出Q1=110.6 L/min,pout=280.6 bar若同轴马达容积效率大于95%,液压元件及管路压损小于10 bar,则满足执行马达重载的流量和压力要求。

3.3  仿真验证

根据原理图建立简化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输入表格1中的部分选型参数,把同轴马达联轴器模块转动惯量设置为10-6 kg/m2,仿真时长为40 s,通讯时长间隔为0.02 s,执行机构马达排量选取107 cc/rev,执行机构马达扭矩分段信号设置,0~3 s斜坡输出0~210,3~20 s输出210,20~23 s斜坡输出210~475,23~40 s输出475,仿真运行结果如图6及图8所示。

图5  同轴马达增压仿真模型

由曲线图6可以看出,当3~20 s输出压力130 bar,满足系统轻载恒扭矩运行,当信号扭矩值斜坡增加时,在20.63 s,y_1值为162.476 bar,超过了先导溢流阀设定压力160 bar,驱动马达经过溢流阀回油,进入增压状态;在23 s后,y_1值为280.08 bar,达到了执行机构重载的压力值。在仿真过程中发现当设定的执行马达机构扭矩持续增加时,增压马达的压力输出并没有继续增大而是维持在一个恒定值,如图7所示,y_1超过476 Nm时,y_2恒定输出280.524 bar,证明了已经达到了增压马达的最大增压值,与上文中理论计算pout=280.6 bar相符。

图6  仿真压力曲线

图7  增压马达压力输出从流量分配曲线图8随机选取了一个轻载运行时间点和一个重载运行时间点来分析,在8.8 s时,执行机构的输入流量为y_1=350 L/min,相当于驱动马达,增压马达,液控单向阀输出值的总和,轻载与上述流量分配分析一致,在24.06 s时,执行机构输入流量为y_1=108.58 L/min,约等于增压马达输出的流量y_3=110.66 L/min,没有完全相等的原因是少部分流量经过模型中先导溢流阀阻尼回油,因此重载流量分配曲线也与理论计算相符。

图8  流量分配曲线


4 总结


多个子系统动力来源于同一个液压站时,子系统工作压力的设计尽量保持一致。出现个别系统压力较高,需要增压时,增压元件就近安装原则,小流量非连续性运行系统控制可采用液压活塞缸增压方案也可以采用同轴马达增压方案,但大流量连续性运行系统中,采用同轴马达方案明显优于前者。现在很多系统利用同轴马达来做同步控制,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同轴马达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具有增压特性,因此有些系统要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给系统配备必要的安全阀。本文的分析计算也为类似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 姚志敏.液压增压器及其在锻压机液压系统中的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7,(6):32-35.

[2] 李阳,于安才,等.超高压液压系统设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7):12-14.

[3] 姚志敏.液压增压器及其在锻压机液压系统中的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7,(6):32-35.

[4] 胡建钢.液压增压器在棒材轧机改造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4,(10):204-205.

[5] 孙玉清,纪玉龙,等.船舶综合液压推进及其泵马达设计[J].中国航海,2017,(2):79-84.

[6] 杨槐,陈春俊,等.深海超高压模拟装置液压加载控制设计与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5):52-55.

[7] 游雷,刘克福,等.基于AMESim绞车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4,(7):30-32.

[8] 刘建坡,荣晓刚.液压同步马达的压力特性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7,(4):65-67.

该文刊登于我刊2020年第8期